新闻丨《2023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研究报告》发布
首页 行业信息 正文
新闻丨《2023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研究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 2024-05-31 09:08:02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由充电桩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4第三届上海国际充电桩及换电站展览会(简称“上海充换电展”)暨2024 第十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简称“金砖充换电论坛”)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盛大举办。现场汇集了超600家海内外充换电产业链企业参展,首日观展行业人士超10万人,共享新时代充电技术创新科技成果,探讨新能源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方向。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受邀参加论坛并首次发布联盟与能链智电共同编制的《2023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研究报告》,以下为演讲实录:

blob.png


仝宗旗: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参加一年一次上海的展会,今天我带来的分享是《2023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研究报告》的发布。从2021年开始,我们发布了第一版的用户充电行为的研究报告,到2022年发布的第二版,现在发布2023版的用户充电行为研究报告第三版。报告从2021年发布之后到现在,受到政府领导、行业机构和企业非常高度的关注,也是国内第一个从车主的角度,去看这个行业跨运营商、跨场站、跨城市,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大家充电的行为习惯。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19号文,我觉得这是接下来指导这个行业到2030年非常重要的国家级的文件。这个文件发布之后,各个部委都出台了相应的不同领域的政策。比如五部委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也是我们国家首次把充换电基础设施纳入进去,中国充电联盟作为牵头单位之一来负责此次下乡活动的实施。

我们看到用户充电行为研究,也是为了优化充电网络布局,给运营商、给企业、给政府提供一些数据支撑,看看不同类型车主的充电行为习惯是什么。后续这个报告在今年第三季度会进行出版,现在跟出版社正在进行相关的排版过程中,大家可以关注中国充电联盟的公众号,可以联系邮箱进行沟通,出版以后可以进行联系。

blob.png


二、研究报告聚焦点及核心内容

(1)研究报告核心内容

本报告核心的内容,首先聚焦公用充电桩的用户。我们所说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里面有两个词,一个是“公用充电桩”,一个是“专用充电桩”。公用充电桩面向社会所有车辆都提供充电的公共场所;专用充电桩是面向部分车主,比如在学校、政府机关,不是对外开放的。此报告只是针对公用充电桩的数据分析。

(2)用户充电行为特征洞察亮点:

1、95.4%的用户选择快充,慢充持续在下降。

2、充电时段有所变化,受下午电价、服务费上涨影响,14:00-18:00充电时段占比略有下降。

3、公桩存量中大功率充电占比显著提升,270kW功率以上公桩占3%。

4、充电站建设呈现小型化、分散化趋势,11-30把充电枪规模场站建设占比下降29个百分点。

5、超90%用户有跨运营商行为,平均7家。

6、38.5%用户有跨城市充电行为,最多跨65个。

7、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提升,充电焦虑得到有效缓解。

(3) 用户充电满意度研究亮点:

1、整体充电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

2、车主选择充电App更看重充电桩覆盖度。

3、71.2%的用户对设备电压、电流不稳定问题较为关注。

4、79.2%的用户认为燃油车占位是首要问题,其次是设备缺乏维护、插队/抢位等,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

5、74.0%的用户认为充电服务费较高。

6、市区公共充电满意度高达94%,76.3%用户希望加强社区周围公桩建设。

7、高速公路满意度最低,85.4%用户认为排队时间过长。

(4) 用户充电行为特征洞察分析。

1、充电时段特征。

相较于2022年,下午14:00-18:00的价格每度电上涨0.07元左右。节假日和非节假日,充电时段的趋势基本相同。

2、单次充电特征。

用户平均单次充电量25.2度,平均单次充电时长47.1分钟,平均单次充电金额24.7元,与2022年对比,平均单次充电量有微增,平均单次充电时间微降。

从快慢充的比例可以看到,公用充电桩的比例来讲,直流快充桩平均单次充电量比慢充桩高2.72度,差距大幅缩小。用户单次充电的特征也与不同类型用户对时间敏感度、南北方气温差异等因素有关。

3、快、慢充使用特征。

由于大部分用户对充电时间较为敏感,这里面包括私家车、出租车、商用车,还有一些运营车辆等等,因为大家使用快慢充的时间段也不一样,像运营车辆基本都是使用快充桩进行充电。

4、充电设施功率使用特征。

用户的主流选择倾向于大功率充电桩,选择120kW以上充电设施用户占比达74.7%,比2022年提升2.7个百分点。充电桩的超充占比的比例在提升,270kW以上的充电桩占比为3%。

5、充电场所选择。

可以看到用户的选择倾向于免停车费或者限时减免的场站,11-30把枪这种规模场站的建设占比达到31%,比2022年下降了将近29个百分点。我们也看到整个场站的建设呈“小型化”和“分散化”的趋势。从综合用户选择和建设情况看,用户偏好有配套设施充电场站,除了日常的充电需求以外,还有一些增值服务,缓解车主“长时等待”焦虑。

6、用户跨运营充电特征。

超90%用户具有跨运营商充电行为,平均跨7家运营商,最多跨运营商数量达71家,因为市场供给端比较分散,单一运营商的服务半径基本无法满足充电的需求,对于复合型的充电运营平台,现在市场上还是有很多需求。

7、用户跨城市充电特征。

我们看到38.5%的用户具有跨城市充电行为,较2022年的23%提升15个百分点。从跨城率看,跨4-5个城市用户占比相较2022年提升3个百分点。

8、充电前后车辆SOC特征。

37.1%的用户选择电池SOC低于30%时开始充电,相较于上一年度的数据来看(62%)是大幅下降,表明充电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用户的“里程焦虑”有所缓解;75.2%的用户在SOC高于80%时停止充电,说明现在车主对于从80%到100%这段功率下降时间变长以后,慢慢地车主也会有一些预期,不会达到满充非得100%。

(5) 用户充电满意度研究分析。

从满意度来看,整体超过半数的用户对充电还是较为满意的,充电的安全和稳定性的满意度最高,高速公路这个场景下,充电满意度依然是比较低的。

具体来看:

1、充电APP信息展示清晰准确性。

新能源车主选择充电App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充电站覆盖少,占77.4%,超过一半车主认为合作运营商少或充电桩位置不准确的App阻碍他们日常充电。

2、充电安全与稳定性。

71.2%的用户对充电设备电压、电流不稳定问题较为关注。其次,设备是否存在漏电隐患、充电中途会不会意外断电,都有一半以上的车主产生顾虑。

3、充电网络建设完善性。

70.6%的用户认为充电网络覆盖度低的问题较为突出,超一半用户认为快充网络覆盖不足,充电网络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其他不满意的问题集中在大功率充电设施不足,包括充电服务半径不满足需求,包括优质充电设施数量不足等。

4、充电场站管理情况。

79.2%用户认为燃油车占位是首要问题,这是我们看到最近几年各个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油车占位包括电车占位的相关政策等。

5、充电费用(及服务费)合理性。

主要集中在充电费用过高、服务费过高、优惠活动说明不详等三个方面。我们随着私家车比例上升之后,大家对于服务费和差异化的服务其实是绑定在一起的。比如,我们提供的增值服务更好,提供的功率更快,服务费就更高;如果提供的服务没有什么特别多的增值服务或者提供给车主更好的充电体验,或者充电功率比较小,或者只针对运营车辆的,这个服务费相对比较低。

6、市区内公共充电设施布局。

49%的用户持满意态度,我们看到超50%以上的车主希望在购物中心的周边方便充电,这种目的地充电的场景接下来是整个充电网络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7、社区公用充电桩充电。

车主比较关注充电桩位置的便利性。5月16日,充电联盟和中国城市设计规划院一起联合启动了社区充电的研究报告。

8、高速公路充电。

在高速公路充电场景,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更为突出,更倾向于节假日。我们相信随着高速公路充电桩设备的更新换代,新建的充电桩设备基本以大功率或者更大功率的充电桩为主,会逐步缓解大家充电的焦虑。

blob.png

三、发展建议

针对前面几点问题,我们提出了发展建议:

第一,统筹推进城乡充电“一张网”建设,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第二,探索“统建统营统服”模式,完善社区公共充电设施建设。

第三,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建设,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

第四,创新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模式,推动充电场站评级体系建设。5月11日,在常州中国充电联盟年度工作会议上,我介绍了联盟十大工作内容,其中发布的《关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场站评价》的系列团标,接下来会推动相关的合作方、机构、政府,一起针对全国的公共充电场站进行评星,里面有100多项评价标准,我们会逐步进行推广应用。

第五,推广应用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加强车网互动协同发展。

第六,加强公共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产业链及生态协同能力。

第七, 提供差异化的充电服务,随着车主量的逐渐上升,不同类型的车主,我觉得不同的场景,大家提供的充电服务都是不一样的。随着差异化的服务,我们希望探索一些新型的商业模式,鼓励行业的企业一起针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技术,去探索不同的新的商业模式,适用于广大新能源车主的充电补能问题。

以上是我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转载自中国充电联盟公众号)


©陕西电力企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