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由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中国充电联盟”)主办,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充电联盟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来自政府部门、充换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充换电运营商、充换电设备商等500多位行业专家与代表参与会议。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相关人员、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路网处副处长肖遥出席会议并发言。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领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车生活总经理韩振威向大会致辞。中国充电联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秘书长王耀出席会议并参加阳光倡议发布。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出行服务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等政府部门代表出席会议。
中国充电联盟执行秘书长邹朋主持了上午的会议,会议主要围绕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政策解读与落地、技术创新与突破、服务质量提升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个关键维度展开。
领导致辞:共话行业发展与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绩斐然,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渗透率突破40.9%;截至2025年2月,全国充电桩累计达1345.1万台,同比增长49.1%。他强调,充换电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在技术创新、标准完善、产业协同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章志芳随后对杭州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就进行了介绍。他提到,杭州已建成公共充电基础设施5.2万个,公共充电站3600余座,主城区9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位居全国前列。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技术标准互认,数据平台互通,服务网络互享,合力构建开放包容、普惠高效的充电生态圈。
支付宝(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车生活总经理韩振威表示,支付宝车生活作为行业的深度参与者,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已接入了国内超过九成的充电桩,超过200万个充电终端设备,覆盖了全国320个城市,为接近2800万新能源车主解决了充电难题。
两大发布:推动行业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
会上,中国充电联盟联合行业重点单位共同发起“阳光充电”倡议,旨在推动价格透明、设备质量分级、数据安全等举措,构建用户信任机制。倡议内容包括:坚持充电场站收费价格透明、公开,抵制虚假充电;推进星级充电站建设,提升充电服务品质;推动充电安全智能化,保障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等。启动仪式上,中国充电联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秘书长王耀、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业务总经理王赟达、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周显涛、极氪能源副总经理丁诚、小桔能源副总经理林枝棠、特来电首席科学家鞠强、小鹏智慧充电副总经理何凌、星星充电高级副总裁李宏庆、理想汽车运维总监王佳、蔚来能源技术合作负责人刘隽,共十家企业代表共同按下启动按钮,标志着“阳光充电”倡议正式落地。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第二批星级充电场站评价成果,共计新增28家企业的145座星级场站。其中,五星级场站104座、四星级场站36座、三星级场站5座。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樊彬表示,评价标准将持续升级,融入大功率充电、V2G等新技术,并与地方补贴、保险服务挂钩,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与樊彬共同为获奖企业颁发证书。
权威发声:政策解读与规划展望
在政策解读方面,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相关人员、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路网处副处长肖遥以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分别对近期发布的行业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助力企业更好把握政策方向。在联盟工作规划方面,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副秘书长马华杰、联盟产业研究部主任李康分别介绍了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国际化发展委员会工作规划以及联盟年度研究计划。
此外,杭州全顺动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边扬、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樊彬以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专责/高级工程师刘博文,分别就运维业务与人才体系、充电场站星级评价推广与应用、政策解读及技术与标准化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分享,共同为推动充换电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重点企业经验分享:共探行业热点话题
4月2日下午,会议主要邀请了重点企业就行业热点话题进行经验分享。中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主持了下午的议程。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电网所城市能源研究室主任代贤忠、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唐艳梅、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业务总经理王赟达、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鞠强、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宏庆、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赵昱辉、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TO陈思、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充电全球业务副总裁彭鹏、蔚来能源浙江区域负责人沈裕恒、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吴桢林做了主题分享,他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深入探讨了行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附:主要嘉宾观点展示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相关人员介绍了能源局重点工作以及重点政策。近年来,我国在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方面成效显著,全国充电设施保有量达1345.1万台,广泛分布于城乡各处,为新能源汽车出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政策覆盖全链条场景,发布81项国标行标,建成国家级监测平台接入290万台设施。然而,与人民群众高品质的充电需求仍有差距。今年,国家能源局将重点构建“三个体系”:一是大功率充电设施网络体系,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快速补能场景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二是充电运营服务管理体系,加强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规范充电价格和服务标准,组织指导行业协会开展充电站服务质量星级评价;三是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体系,推动首批试点建设,实测车网互动应用场景,总结经验并推广。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革新,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路网处副处长肖遥在会议上介绍了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及未来重点工作。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已建成充电桩3.6万个、充电停车位5.3万个。2025年,交通运输部将重点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力争实现充电停车位占小客车停车位比例达10%。同时,将分级分类开展充电需求研判,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和移动式充电设备应用,特别是在节假日等充电需求高峰期间。此外,还将加强充电信息服务和监测调度能力,推动服务区数字化转型,提升新能源车主的出行体验。
中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在会议上介绍了2025年中国充电联盟工作计划,助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联盟将重点开展充电桩质量分级、星级场站评价、后市场服务标准化等工作,推动行业从“比价格”向“比服务”转变。重点提到今年作为联盟成立的十周年,同时,也作为行业十年的关键节点,联盟将举办一系列丰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一方面,围绕行业关键技术、标准和模式展开深度研讨,开展充换电行业十周年成果展,回顾十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与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生态大会展示充换电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典型案例,为行业树立标杆。
中国充电联盟产业研究部主任李康发布2024年度研究成果并介绍2025年度研究计划。2025年,联盟计划启动多本报告的编制工作,包括年度报告、充电行为报告、居住区充电报告、重卡报告、高速场景报告和V2G技术报告等,重点分析行业趋势和特色。报告编制基于坚实的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和不断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旨在推动充电设备质量分级、智慧化运维服务和充电平台协同,提升行业服务品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副秘书长马华杰在工作会议上详细介绍了国际化发展委员会的新一年规划,强调将围绕“技术出海、生态共建、标准引领”三大方向,继续推动国内外充换电行业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计划开展一系列国际交流和研讨活动,邀请全球充换电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共同参与,探讨行业最新技术趋势、市场发展动态以及面临的共同挑战,促进中外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经验分享与合作共赢,推动中国充换电产业深度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
杭州全顺动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边扬介绍了充电基础设施运维业务及人才体系的搭建。目前,全国充电桩已达1000多万台,预计到2030年运维工程师需求将达30万人次,但市场人才严重不足。为此,杭州全顺动能基于中国充电联盟与工信部合作开展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维保工程师”人才计划,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训工作,首批工程师训考试,成为运维岗位的中坚力量。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樊彬分享了电动汽车充电场站星级评价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他指出,星级评价旨在解决行业痛点、满足用户需求。目前已发布两批评定结果,未来将结合补贴、保险推广,与车机平台合作,持续修订标准,从多方面打造高质量充电生态。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针对近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相关政策,包括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以及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工作进行了详细解读。方海峰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商业模式,加快包括重卡、公路沿线的设施建设,积极建设“超充走廊”“换电走廊”等干线网络,促进新能源汽车满足跨区域、长距离出行需求,同时持续推动补短板工作,着力补齐农村地区薄弱环节,积极挖掘农村地区应用场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专责/高级工程师刘博文分享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技术与标准化发展展望,指出我国已建立涵盖设备、场站、服务等领域的119项标准体系,包括45项国家标准和多项强制性安全标准,并正推进兆瓦级超充、车网互动等前沿技术标准化。下一步,将聚焦车网互动技术与多领域协同,完善充换电标准体系并重点推进兆瓦级超充技术标准化,同步开展价格机制研究和行业评价体系构建,强化安全认证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国际合作参与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推动行业科学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电网所城市能源研究室主任代贤忠分享了关于“十五五”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思考。他指出,新能源汽车在“十五五”期间将保持快速增长,到2030年销量渗透率预计达到70%以上,保有量渗透率占比达到30%。充电设施行业将面临投资盈利预期的新调整,公共充电设施需在利用率、服务费价格和内部收益率之间实现均衡。代贤忠还探讨了反向放电(V2G)技术的发展,尽管“十五五”期间V2G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较低,但仍需在技术、机制和政策方面做好储备,以支持未来可能的常态化应用。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奇分享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长期失效判定规范与思考的建议。该标准通过量化评分机制界定"僵尸桩",明确6个月未使用或整改后仍不达标即判定失效,推动释放土地、电力资源并降低安全风险。规范实施后已整改3047个老旧桩,并计划联合大湾区推广跨区域互认机制,推动成为行业标准,助力充电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及行业高效发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唐艳梅分享了车网互动碳排放计算方法及碳交易探索。强调了车网互动在电网灵活调节与新能源消纳中的关键作用,介绍了开展的车网互动CCER方法学研究,分析有序充电和V2G对碳排放的影响,共建减排核算技术体系。同时,提出了推动车网互动资源纳入碳交易的研究和建议,探索碳普惠和CCER方法学备案,促进首笔含电动汽车参与的碳交易。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业务总经理王赟达分享了构建新能源车主全场景智慧服务生态,提出"三纵两横"战略,构建新能源车主全场景智慧服务生态。聚焦公共快充、私家车家庭场景、目的地充电三大细分领域,推出即插即充支付、行业联名会员体系及星级场站计划,并通过车网互动平台与AI充电助手两大平台战略,整合超200万数字化终端及千万级用户数据,联合千家合作商户打造覆盖充-停-服的全链路服务,助力2030年超2亿新能源车保有量目标下的产业数字化转型。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鞠强分享了充电运营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他表示,特来电在动力电池安全防护方面经历了设备层防护、大数据防护、机器学习+机理模型防护、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安全防护四个发展阶段。2024年8月,特来电发布了国内首个基于近全量车型充电大数据的电池安全大模型,利用大模型的计算性能和学习能力,挖掘用户充放电行为及车辆真实运营类型的电池安全特征库,形成了多指标、多维度融合的电池安全大模型。同时他强调,大模型的云边协同进化显著提升了安全防护效果,高危车辆阻断率可达99.9%。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宏庆带来AI智能化充电运维的分享。他指出,传统运维依靠人工,效率较低,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公共快充桩全量接入平台,数字化运维进入了新阶段。AI技术的应用使运维从被动转向主动性预测运维,通过深度自我学习,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赵昱辉分享了“探索全生命周期体验,创造用户新价值”。他指出新能源汽车从 1.0 油电平权迈向 2.0 智能化时代,极氪通过产业链整合与生态协同战略发展,在超快充补能网络拓展、推动行业标准化、提升智能化体验等方面发力,推出多款产品,还参与虚拟电厂平台,助力能源低碳化,期望与行业同仁共同探索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TO陈思分享了专注C端私家车主的充电服务初探。他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私家车主的充电需求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私家车主在充电时更关注充电速率、便捷性、服务体验和品牌价值。开迈斯通过分析700万用户的行为数据,提出以"四维度服务模型"深耕C端私家车主充电需求,通过提升充电速率、优化便捷性布局(全国超200城1600站)、强化场景化服务体验及品牌建设,解决用户补能焦虑,打造差异化高质量充电解决方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充电全球业务副总裁彭鹏分享了兆瓦级超充技术加速商用车电动化进程。他指出,商用车电动化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预计未来五年商用车电动化将实现10倍增长。彭鹏强调,兆瓦级超充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充电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解决当前商用车补能时间长、成本高、网络覆盖不足等问题。华为计划在2025年全国打造超过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推动“全电物流”进程。
蔚来能源浙江区域的负责人沈裕恒带来共创可持续和更美好未来的分享。介绍了蔚来在车网融合背景下的思考与行动。蔚来拥有蔚来、乐道、Firefly三大汽车品牌,坚持技术全栈自研,其换电次数达7000万次,建成大量换电站与充电桩,推出了换电县县通计划,目前已完成浙江换电县县通。同时,蔚来积极与超20个汽车品牌开展充电战略合作,与7家车企达成换电联盟,并和宁德时代达成换电战略合作,致力于共创可持续未来。
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吴桢林分享了交能融合体系下电动重卡充换平价时代。他强调,换电模式对电池友好,降低用户一次性购入成本,减少电网冲击,提高效率。启源芯动力通过电力系统的增值服务、参与电力市场辅助服务、充分发挥换电站容量价值等措施,致力于降低服务费,扩大充电补能电量,形成正向循环。今年,启源芯动力将正式推行充换电平价策略,以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转自:中国充电联盟 | EVCI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