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系列报道之二】分论坛一:储能规划与有效利用
首页 新能源 正文
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系列报道之二】分论坛一:储能规划与有效利用
发布时间: 2025-04-03 10:18:10
    

2025年3月27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储能规划与有效利用”分论坛在北京举办,分论坛聚焦储能规划与有效利用分享了9个主题报告。分论坛由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主办,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力行业委员会承办。

本次分论坛采用现场会议的方式进行。参加分论坛的有华北电力大学、内蒙古电力集团蒙电能源研究院、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寻熵研究院、协鑫晟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参加现场会议的嘉宾共200余人。

微信图片_20250402114556.jpg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郑华教授指出:灵活性资源因新能源而生、因电力现货而盈,新型储能作为灵活性调节资源的一种,未来会平等参与不同时间尺度电能量市场、提供“有功+无功+应急平衡”服务,体现电能量价值、辅助服务价值、容量价值和环境价值,新型储能在源、网、荷侧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价值体现和运营模式。未来,一要关注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尤其是各地电力现货市场带来的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差异;二要关注电站运营,包括风光功率预测和电价预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

微信图片_20250402114612.jpg

内蒙古电力集团蒙电能源研究院董事长赵晨旭指出:内蒙古2025年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开工建设35个新型储能项目,实施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开展新型储能发展专项行动,构建以容量补偿机制为基础的储能盈利模式,目前“容量补偿+现货市场”已经成为蒙西电网侧独立储能较为确定的盈利模式。内蒙古结合新能源基地建设、偏远地区供电保障、“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电网灵活性提升等对储能的大规模需求,围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芯制造、电源集成等储能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2025年预计形成1000亿元产值的储能制造产业集群。

微信图片_20250402114629.jpg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边家瑜指出:截至2025年2月底,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1.05亿kW,占总电源装机规模比例达到55%,已经发展成为新疆的第一大电源。目前新疆储能主要分为第一批试点储能、新能源配建储能、独立储能三种类型,分别参与不同交易市场。2025年新疆新型储能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预计累计并网规模超过2000万kW。技术类型将进一步多元化,项目清单广泛涵盖磷酸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铅炭电池、氢储能、热储能等多种类型,未来有望实现现货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的收益叠加,推动储能行业向“一体多用、分时复用”的高效模式迈进。

微信图片_20250402114641.jpg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史静指出:目前江苏省电力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新能源发电加速发展,新型储能发展加快且利用率显著提升。根据规划研究,新型储能配置在新能源富集地区综合效益更优,根据不同季节负荷和新能源消纳需求不同,新型储能计划采用不同充放电运行策略。后续建议密切关注储能技术及产业发展,开展多时间尺度储能的协同策略研究,关注储能运营商业模式和参与市场机制的研究。

微信图片_20250402114649.jpg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何越指出:广东省新能源快速发展,省内主力电源主要分布在粤东西北,负荷集中在珠三角,网架结构复杂,广东省新型储能预计“十五五”规模将达到1000万kW,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广东省电力市场已基本建立起“计划+市场”双轨运行、“批发+零售”一体化设计、“全覆盖、全电量、全流程、全穿透”运作架构的市场模式,建立健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为储能营造了品种相对完善、机制相对健全的市场环境。未来,一是完善适合储能的市场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爬坡、备用辅助服务市场;二是完善电力市场关键机制,推动现货市场峰谷价差合理扩大,并健全现货分时价格向用户传导机制;三是探索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

微信图片_20250402114704.jpg

寻熵研究院联合创始人王琤指出:政策助推我国储能高速发展,2024年10个地区下发203GWh示范项目,18个地区出台地方性政策标准,规范储能项目建设,加强安全管理。独立储能商业模式框架逐步建立,各地差异化发展,工商业储能利用峰谷电价削峰填谷是其主要商业模式,2024年以来17个地区调整了工商业电价政策,8省份超40个地区出台用户侧储能补贴,补贴额呈退坡趋势。2025年新增并网规模有望达到177~214GWh,新疆、内蒙古、河北有望成为2025年最大的三个区域市场。

微信图片_20250402114714.jpg

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林佳荔指出:目前新型储能电站发展呈现装机增速快、成本下降快、发展潜力大、盈利能力差异大四个特点,未来储能电站将呈现技术混合型、构网型、单体规模化和长时化四个趋势。储能投资应优选区域、投资主体及项目,发挥区域及节点优势、投资主体资源及电力交易运营专业优势,项目低度电成本优势,择优投资具有长期价值潜力的储能电站。“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交易,储能具备发挥价值的市场环境,投资要深入区域分析电源结构、网架结构、负荷结构、区域电力交易规则、交易实证数据,主动寻找不同机组组合,提升报价策略精准度,培养电站电力交易运营能力,进而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性。

微信图片_20250402114722.jpg

协鑫晟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一钊指出: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各个省份的政策存在差异,故商业模式上存在不同侧重。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储能电站收益的终极模式将会是容量电价+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形成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电量电价回收变动成本、辅助服务回收调节成本的机制。协鑫能科作为移动数字能源科技运营商以及清洁能源服务商,拥有发电、售电、绿电、换电网络,“风光充储换”一体化,“源网荷储”多能互补优势明显。

微信图片_20250402114729.jpg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科学家王劲松博士指出:新能源新政对储能安全性能、市场收益及调控能力带来挑战。海博思创依托25GWh数据样本,开发AI模型,实现智能监测、故障预警与辅助检修,大幅提升系统安全与运维效率;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构建电价预测模型,并优化交易策略,实现效益最大化;融合轻量神经网络与强化学习,结合多目标优化与在线自适应控制,多系统秒级响应,保障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性能最优。

本次分论坛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展望未来的平台。会议中,各方专家共同探讨了新型储能规划和有效利用情况及趋势前景,深入分析了政策和商业模式对新型储能发展的影响,不仅为当下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还为储能规模化应用打开了思路。

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



©陕西省电力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