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等8部门启动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支持天津等10个试点城市深入开展车网互动、光储充换、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预计10个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超25万辆,建设充电桩超24万个。
一、首批试点成果斐然,发展趋势向好
2023 年 11 月,北京等 15 座城市开启了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首批试点成果十分突出。依据工信部数据,在试点开启后的一年时间里,这 15 个城市总共推广了 43.4 万辆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建成了 44.7 万个公共充电桩,分别达成了三年目标的 69% 与 64%。在技术探索方面,车网互动、智能网联以及换电模式应用等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成功打造出一批典型案例与模式。从发展趋势来看,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渗透率不断上升,正从 “单点突破” 朝着 “全域覆盖” 的方向迈进,未来将会更加关注区域协同以及技术创新的深度应用。
二、第二批试点目标明确,推动新能源车多元发展
第二批试点明确提出了预期目标,计划在公务用车、出租车、城市公交车等多个领域新推广超过 25 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发展层面,着重强调新型充换电技术的商业化运营、V2G 应用场景的拓展、光储充放模式的市场化等,丰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挖掘重卡电动化的潜力,促使新能源车朝着更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充电桩建设加速,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
第二批试点规划建设超 24 万个充电桩以及 365 座换电站。相较于首批,此次更加注重充电桩布局的合理性与功能性的提升,不仅要满足车辆的充电需求,还将与新技术相结合,比如推进光储充放一体化建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配套设施。
四、金融政策支持,为新能源产业注入动力
2 月 27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要探索完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这一政策将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充电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五、政策协同发力,保障新能源产业稳健前行
第二批试点政策兼顾区域平衡与示范效应的叠加,覆盖东中西部城市,同时考虑到多元应用场景。此外,还与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车路云一体化” 试点、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协同推进。在节能减排方面,提出了年节省超 140 吨燃油、年碳减排超 450 万吨的要求;在产业发展方面,带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充换电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的升级;在促进消费方面,结合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预计未来两年将带来超 44 万辆的市场增量。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属于一项系统工程。各城市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政策,借鉴首批试点的经验,强化政策协同与动态调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法规顶层设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