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要闻

行业要闻

百年电力—陕西:照亮圣地 跨越发展
时间:2021-08-30 10:47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浏览量:1391

     100年前,一群年轻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从一艘红船扬帆启航,开天辟地,改天换地。100年来,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新中国成长的脚步,一代代陕西电业人励精图治、砥砺奋进,陕西电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陕西经济强省建设输送源源不竭的强大动能。

点燃星星之火 电网建设从无到有

    1917年,西安警备司令张丹屏在西安开元寺创办电灯厂,装75马力(55.2千瓦)柴油发电机一台。这是陕西开始有电之时。1936年,西京电厂建成,装机容量3275千瓦,是民国时期全省最大的国家和地方合资电厂。西安市也告别了用油灯作路灯照明的历史。

    1940年12月30日,从清凉山万佛洞内传来的一阵“突突”声打破了延安的沉寂。这天,新华广播电台一台3千瓦手摇发电机开始发电,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遍全国。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延安最早使用的一台发电机。

    新中国成立之前,陕西电力工业发展缓慢。1949年,陕西全省装机容量仅有1.34万千瓦,年发电量1680万千瓦时,供电线路最高电压6千伏,各厂孤立运行,没有形成统一电网。

    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脚步,陕西电力工业逐步发展。1951年,西安有了第一条35千伏线路。1953年,西安灞桥热电厂一期工程两台6000千瓦机组相继竣工发电,初步形成了以35千伏线路为骨架的电网。这是陕西主网的起点。

    1970年,陕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陕西电网以110千伏线路为骨架,供电范围逐步从西安、咸阳扩展到宝鸡、铜川、渭南、汉中。

    1972年5月,陕西与甘肃联网的330千伏刘天关输变电工程投运,拉开了陕西电网330千伏网架建设的序幕。刘天关输变电工程是中国第一个330千伏输变电工程,代表着20世纪70年代中国输变电建设的最高成就。

迎来改革开放 城乡电网协调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陕西迈入了以建设大型电厂和完善330千伏主网架为重点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陕西电力史上又一次发展高潮。这一时期,陕西第一座大型坑口电厂韩城电厂4台机组全部建成;秦岭、渭河两座百万千瓦以上火电厂和汉江上游最大的水电站—安康电站先后建成。

    电源的大发展促使一批330千伏线路投运。330千伏中枢变电站庄头变向北连接渭河电厂、韩城电厂,向东与西安南、北郊变电站与秦岭电厂相连,向西南连接汤峪变电站,向西通过马营变电站与甘肃电网相接。由此,陕西电网330千伏主网架得到进一步加强,与西北主网的联络骨架得到强化,形成了水火相济、优势互补的格局。

    1998年,陕西全面开展城乡电网建设改造。1998年11月,陕西省电力公司33个直供直管县和一个代管县的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完成户通电率95%以上的目标。

    2000年,陕西省电力公司电网建设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例,从1998年城农网改造之初的52%提高到68%。陕西电网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44座,是1980年的2.7倍。同时,330千伏黄陵、柞水、神木变电站,榆神33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110千伏西康铁路、神朔铁路、阳安铁路等一大批供电工程按计划建成,对促进陕西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转变发展方式 电网建设实现新跨越

    陕西是我国能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资源。发展高一级电压电网,加快“西电东送”通道建设,将陕西的能源快速输送到全国,使陕西的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推动陕西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发展至关重要。

    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成功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国第一个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在积极探索特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上迈出坚实一步。2006年,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与10个地市政府进行“十一五”电网发展会谈,完成陕西电网12项专题规划研究报告,为陕西省政府促进榆林火电基地建设、解决陕南水电送出、理清陕西电网750千伏及330千伏等各级电压的发展框架和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750千伏“三站五线”八项重点工程全面开工,陕西电网进入了以75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建设新阶段,电网发展方式转变迈上新台阶,开启了陕西电力工业发展的新篇章。2009年5月,陕西第一条“电力高速公路”—平凉—乾县750千伏双回线路投运,陕西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上升到750千伏。

    2010年4月,宝鸡—德阳±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行,开启陕西电网直流输电技术新篇章。这项工程还创造了两个“第一”:工程新建的宝鸡变电站是世界上首座750千伏交流变电站与±500千伏直流换流站同址合建的变电站;是我国第一条完全国产化、远距离、自主建设的直流输电工程,标志着我国电网技术和电网建设、管理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宝德线以300万千瓦的输送能力,使华中、华北、西北电网形成更为坚强的联系,成为北方火电和南方水电“水火置换”的重要支点。

     “十一五”期间,国网陕西电力全力推进外送通道、750千伏电网建设,至2010年年末,建成信义等3座750千伏变电站,关中750千伏“一字型”网架已经建成;形成3个外送输电通道,外送能力从2005年的36万千瓦提高到2010年的771万千瓦,外送电量从2005年的14.5亿千瓦时提高到2010年的325.77亿千瓦时。

技术管理升级 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2009年9月,陕西洛川750千伏变电站被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为第一批智能变电站建设试点。国网陕西电力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加强科研攻关,坚持自主创新,科学组织施工,历时一年半,于2011年3月实现世界首座750千伏智能变电站提前半年建成投运,推动了电工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标志着我国在超高压智能变电站的理论研究、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试验能力、标准制定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是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创新成果。

    被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为智能变电站建设试点工程的还有330千伏新盛变电站、110千伏柳湾变电站。2012年6月建成投产的330千伏新盛智能变电站,是我国首座330千伏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也是330千伏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中技术含量最高、创新技术最多、同规模占地最小、厂房面积最小的智能变电站,首次实现了33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班。

    2010年至2015年5年间,国网陕西电力有15座智能变电站陆续竣工投运;2014年8月,新一代智能变电站—330千伏富平变电站开工建设,标志着陕西电网迈入了建设坚强电网的新时代。

    “十二五”期间,国网陕西电力电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累计完成电网投资287.90亿元,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171项,新增变电容量1924.5万千伏安,线路长度5762.02千米;建成750千伏“一纵一环”骨干网架,330千伏及以下电网更加坚强,满足了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

进入特高压时代 送端电网更加坚强

    围绕陕西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全国电力资源统一优化配置等重大战略部署,国网陕西电力作出了以“加快建设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加强750千伏骨干网架,早日建成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为目标的“十三五”电网规划。

    2017年8月,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投运,陕西正式进入特高压时代;2018年,配套电厂送出工程1000千伏赵石畔电厂送出工程和横山电厂送出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陕西电力正式通过特高压线路对外输送,陕西电网外送能力增加264万千瓦。

    2019年6月,陕西电网建设史上投资最高、建设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电网工程—陕北—关中750千伏第二输电通道工程全线投运,陕北向关中输电能力由230万千瓦增加到610万千瓦,陕北电源基地与关中用电中心的联络显著增强,满足了陕北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送出需求。

    2020年,陕西电网发展全面提速。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率先开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陕西段)“6·30”建设攻坚任务率先完成。同时,国网陕西电力推动省政府成立陕西省电力外送领导小组,先后与江苏、河南、浙江省政府签订能源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十四五”建成两条、核准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

    “十三五”期间,陕西电网发展迈入新阶段。国网陕西电力年度电网建设投产规模两创新高,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年售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年电力外送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陕西电网初步形成了以特高压电网推动陕西电力外送,以750千伏电网为骨干的主网架结构,分陕北、关中、陕南三部分,呈现“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特点。

    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十四五”,国网陕西电力将推动电力外送能力突破3000万千瓦,通过增加750千伏布点,满足负荷快速发展需求,优化750千伏供电分区,750千伏骨干电网在陕北、关中形成“田字型”网架,在关中、陕南形成“日字型”网架,北电南送能力超过1000万千瓦,支撑电网安全、可靠、灵活运行,有力保障内需、扩大外送,实现“外送翻番、主网坚强、城网先进、农网升级”的目标。

    陕西电网的发展承载着电网人的梦想,凝聚着电网人的汗水。国网陕西电力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励精图治追梦前行,全面开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杨晓兵)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尚德路79号    电话:029-81005197     投稿邮箱:493129371@qq.com

版权所有 © 陕西省电力行业协会    陕ICP备17012114号-1    技术支持:网是科技

陕西省电力行协公众号